極光可見範圍預報資訊來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太空天氣預報中心(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SWPC)的極光資訊預報模式(Oval Variation, Assessment, Tracking, Intensity, and Online Nowcasting model, OVATION)。模式主要是依據人造衛星所觀測到的太空環境參數,來預測極光的發生機率,並假設太陽風是以每秒800公里的速度傳播,因此衛星所觀測到的太空環境變化約為30分鐘後傳至地球並造成影響,所以極光可視範圍預報產品的預測時間為30分鐘後。
目前預報產品以每5分鐘更新一次未來30分鐘極光可見範圍。請注意,產品之顏色差異為可觀看到極光的機率,與實際極光之強度和顏色無關。北半球產品為了將臺灣固定於圖面下方,自NOAA/SWPC取得模式預報數值後,重新將極光可見範圍疊合到日夜分布圖;南半球產品則直接採用NOAA/SWPC所提供的產品圖檔。
當帶電粒子沿著磁力線進入地球南北極的大氣層時,帶電粒子會與大氣層中的中性氣體分子和原子發生碰撞,碰撞後的能量轉移會讓中性氣體短暫得處於不穩定的激發態。當能量狀態要回到穩定的基態時,不同種類的氣體就會以不同波長的電磁波釋放能量而產生出不同顏色(波長)的光。
當太陽活動增強或是行星際磁場的南向分量增加時,極光出現的機率也會隨著上升,因此可透過極光可見範圍的預報產品,進一步評估通訊或導航因極光出現所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