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為了瞭解劇烈太空天氣變化是否會對低緯度地區產生地磁擾動時,主要透過日本京都大學世界地磁資料中心所提供的地磁擾動指數(Dst)作為衡量標準。由於臺灣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該指數所使用的參考站仍有差異,因此改用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所設置之全臺地磁觀測站資料來計算地磁變化,更能確實監測臺灣地區。是否受到磁暴事件的影響導致劇烈變動,進而造成感應電流或是對其他設施產生電磁脈衝而受影響。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目前共設立12個地磁連續觀測站,目前採用日本TIERRA TECNICA公司所製造之儀器,型號為FRG-604RC,可提供取樣率為1秒(1Hz)的磁場三分量(X,Y,Z)數值,並透過網路將即時資料傳回氣象署內。其最小解析度為0.01奈特斯拉(nT),量測範圍為-70,000至70,000nT,取樣率為每秒記錄一次。根據觀測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地磁場強度大約落在43,000至45,000nT左右,且強度由北向南遞減。並能發現在相同緯度時,東部磁場強度較西部高。更多資訊可參考中央氣象署臺灣地震與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
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在取得地磁水平觀測資料後,依序減去背景參考值與各月份的太陽寧靜電流影響值後,即可得到每一個測站各自的地磁擾動值。最後,再將所有測站的地磁擾動值合併取出中位數值,即為臺灣地區即時地磁擾動監測數值。
氣象署地磁站與觀測設備
氣象署全臺地磁觀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