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風與行星際磁場產品使用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深太空氣候觀測衛星(Deep Space Climate Observatory Satellite, DSCOVR)與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先進成分探測器(Advanced Composition Explorer spacecraft, ACE)所提供的觀測資料,兩者資料切換的標準由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太空天氣預報中心(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SWPC)判定。由於NOAA/DSCOVR衛星與NASA/ACE探測器皆位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第一拉格朗日點(First Lagrangian point, L1)上,因此衛星運行位置介於太陽和地球的連線,其軌道約距離地球150萬公里,因此可以藉由衛星的觀測資料評估未來(約50-70分鐘)的近地太空環境狀態與地磁擾動程度。
觀測資料包括行星際磁場總量及南北向分量強度、太陽風來向角、太陽風粒子密度、太陽風速度和太陽風溫度,數據由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每5分鐘更新後繪製成圖檔產品,產品時間長度包括過去2、6、24、72及120小時圖檔可供檢視。圖中行星際磁場總量為黑線,而行星際磁場南北方向分量為紅線,太陽風密度與質子溫度的縱軸採用對數座標,以便於檢視各項數據的變化。
太陽風主要由帶電粒子所組成,除了直接影響到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外,太陽風也會擠壓地球磁場造成擾動。由於地球磁層會阻擋太陽風的傳播,當太陽風的密度或風速上升時,會擠壓地球磁層導致磁層頂位置往地球靠近。同時,當行星際磁場的南向分量增加時,會在磁層頂產生磁力線重連的現象,造成更為劇烈的地磁擾動,甚至達到磁暴等級。因此透過太陽風密度、速度以及行星際磁場的分量強度的監測資料,能夠更為準確評估地球磁場擾動的程度。
太陽風與行星際磁場觀測數據來自NOAA/DSCOVR衛星與NASA/ACE探測器,並由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處理與製作成圖檔產品。如有需要過去時段觀測檔案,可至NOAA/DSCOVR資料中心取得。如需即時資料,可至NOAA/SWPC網站所提供的Json檔案取得。
資料圖檔可直接下載但禁止改作,同時也避免用於商業性活動使用。